随着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思路等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种植户对农业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集民意、传农技、解民忧、拓展农技推广渠道,为种植户提供贴心农技服务,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头戏”。
大雪之后的天,日渐严寒,但是,河南省农科院的专家却没有闲着。12月8日,河南省农科院专家对“院县共建”罗山县示范基地技术人员进行水稻、小麦、油菜、绿肥等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提高种植户、种植合作社等科学管理水平,专家的培训就像及时雨一样,使培训人员拓宽了技术知识视野,受益匪浅,让院县共建成果在罗山大地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罗山是河南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以水稻、小麦、油菜、绿肥、茶叶、花生、果蔬为主,其中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小麦45万亩,油菜40万亩,绿肥1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近20万亩,基本形成“南茶、北菜、中部种养、环城花卉苗木”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罗山县充分发挥地理、资源条件,在院县共建基础上,瞄准粮油主导产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统筹兼顾“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社会要绿”为宗旨,以稳粮增收、实现绿色优质高效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针对罗山县主导产业不强,优质农产品优势不突出,种植效益偏低,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以及品牌农产品缺乏等产业问题,以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为主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创新以“水稻+”为核心的绿色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新模式,建立绿色优质高效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引导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罗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延召在致辞中说道,通过专家团队到罗山县“传经送宝”,为罗山县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次培训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罗山县会切实抓好院县共建工作,全面提升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罗山县由粮食生产大县向粮食产业强县转变。
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加速转型期,“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将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院县共建项目首席专家、研究员尹海庆告诉记者,今年是院县共建的第一年,主要围绕罗山县的主导产业开展绿肥+优质水稻、稻田综合种养、稻茬双低油菜、稻茬弱筋小麦等粮油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示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罗山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粮食安全和生态高效农业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室内培训结束后,农科院专家一行不畏严寒观摩了小麦,油菜,紫云英等示范基地,真正地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实行了传授知识零距离,让技术人员受益匪浅。
据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姜明波介绍,目前罗山县重点开展了水稻,小麦,油菜绿肥和植保五个方面的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示范点并取得显著成效,为罗山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
春华秋实展硕果,人声鼎沸赞声多。罗山县种植合作社包乃勇告诉记者:他从2010年开始流转土地,一路上摸打滚爬,起初找不到方法,出钱出力又出汗,到头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据包乃勇介绍,他的合作社流转了700多亩地,种植的有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通过院县共建,专家给基地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现在流转面积不断扩大,收益也在不断增加,从之前的亏损到保本再到效益翻了两倍以上,一切都来源于院县共建带来的自于一个字“新”。
像包乃勇一样,一股劲投身农业的人,很多,想做好农业不仅要摸索新技术,特点,品种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大于努力,有了新思路,新模式,在农业这条新事业的路上披荆斩棘,总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通过实施院县共建,推广绿色优质高效综合技术,向种植者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适合罗山县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逐步提高种植者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促进农业丰产丰收,创造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本次会议由河南省农科院主办、罗山县农科所承办,省农科院粮作所“院县共建”首席尹海庆,粮作所水稻专题负责人王亚,省农科院资环所专题负责人刘春增、小麦所专题负责人邵运辉、植保所专题负责人任应党等专家,罗山县副县长王延召,罗山县农科所所长翟顺国等领导出席会议,县农科所技术人员、各示范片企业负责人及技术员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罗山县农科所副所长姜明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