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茬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及危害 信阳稻茬麦田主要杂草有猪殃殃、看麦娘、荠菜、牛繁缕、婆婆纳、卷耳、野燕麦、菵草、早熟禾等,共13科28种。杂草发生严重,是小麦生产的一大危害。由于受地理条件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稻茬麦田杂草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种类多、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发生面积在90%以上,从近几年麦田的调查来看,一般田块常年每平方米有草46-58株,部分稻茬麦田发生严重的每平方米高达520-600株。杂草的发生不仅与麦苗争光争水争肥,而且还传播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二、杂草发生规律
稻茬麦田杂草在秋、冬、春季均有萌发生长,但萌发高峰在秋末冬初和早春。麦田杂草有两个出苗盛期,个别种类在次年返青期还可以出现一次小高峰。第一次主要集中在冬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一般比小麦晚10-20天,到小麦分蘖期形成第一个盛期,此期出苗的杂草是麦田杂草的主体,约占麦田杂草总数的75%以上。第二个盛期
在越冬后,即小麦拔节后至扬花初期,多在3月中旬-4月底出苗,此期杂草发生晚,危害较轻,与越冬型杂草同时在麦田发生,生长速度快,危害大。
三、麦田杂草发生特点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以苯磺隆和二甲四氯为主要成分的阔叶除草剂及不规范调种和引种,使稻茬麦田杂草的群落不断发生变化,优势种群演替频繁,原来没有的杂草或原来是次要杂草的种类演变为主要杂草优势种,同时杂草的耐药性、抗药性也不断增加,一些在前几年效果较好的除草剂除草效果变差。总体上阔叶杂草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一些地区,禾本科杂草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特别是稻茬小麦,一些地块已造成严重减产。
四、麦田杂草防治要点
在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上,应选择以秋季小麦出苗后三叶期前后防治为主,以春季小麦返青期防治为辅的防除策略,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进行。 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的特点,防除时建议采用:“一封”、“二杀”、“三补” 的原则进行防除,即播后苗前封闭、幼苗期(11月中下旬)防除、返青期(次年2月下旬-3月中旬)补防。播后苗前封闭是把杂草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杂草基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幼苗期防除是杂草已基本出土,麦苗较小,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日平均温度10℃以上)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返青期补防是对前期防效不理想、错过防治时期的杂草进行补防,是减少杂草危害,提高产量的补救措施,这个时期杂草较大,杂草难以防除,而且防治成本相对较高。
1、单子叶杂草的防除
以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棒头草、菵草、早熟禾)为主要种群的小麦田,可选用75%异丙隆WP或6.9%精恶唑禾草灵(千里马或骠马)浓乳剂在杂草2-3叶期进行喷雾处理,或选用5%唑啉草酯·炔草酸(大能)乳油亩用80-100毫升或15%炔草酸(麦极)亩用30-40克。
2、双子叶杂草的防除
以双子叶杂草(播娘蒿、麦家公、繁缕、大巢菜、婆婆纳、猪殃殃等)为主要种群的田块,可选用75%苯磺隆SC(巨星干)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EC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垦隆)在小麦3-4叶期或杂草二轮叶前后喷雾防治。
3、 混生杂草的防除
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在小麦2-3叶期或单子叶杂草2-3叶期、双子叶杂草二轮叶前后用75%异丙隆WP或6.9%精恶唑禾草灵(千里马或骠马)浓乳剂加75%苯磺隆SC(巨星干)喷雾防治,但要现混现用。
4、大部分麦田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地块防治阔叶杂草可以不加防治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但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地块一定要加入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
五、麦田化学除草注意事项
1、选用安全实用的除草剂
应选择残留期短的除草剂,并尽量在秋季使用,以免对后茬作物造成不良影响。为提高除草效果,应根据麦田杂草对象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
2、把握好用药时期
除草剂都有经过试验后提出的适宜用药时期,不可错过有效安全施药期。麦田化学除草适当的时期有播种后苗前期、苗期和春季返青期。
3、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除草剂都有经过试验后提出的适宜用量,如果随意加大药量,不仅对小麦造成药害,而且对后茬作物也有不良影响。
4、保证适宜的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是影响药效高低的重要因素。苗前施药若土层湿度大,易形成严密的药土封杀层,且杂草种子发芽出土块,因此防效高。
5、选择适宜天气用药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用药效果较好,如果用药后12小时内遇雨,天晴后需要补喷,保证除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