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董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工作人员在石山口水库张桥监测时,发现附近滩涂有2只黑白相间、体型较修长的鸻鹬类鸟类。当时虽未能甄别到种,后经照片鉴定及相关生境描述并对照《中国野外鸟类手册》确定为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学名:Himantopus mexicanus)体长约37厘米。特征为雄鸟夏羽额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白色而杂以黑色,翕、肩、背和翅上覆羽也为黑色,且具有绿色金属光泽。飞羽内侧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有的尾上覆羽沾有污灰色。尾羽淡灰色或灰白色,外侧尾羽近白色;额、前头、两颊自眼下缘、前颈、颈侧、胸和其余下体概为白色。腋羽也为白色,但飞羽下面黑色。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整个头、颈全为白色,上背、肩和三级飞羽褐色。虹膜红色,嘴细而尖,黑色。脚细长,血红色。
黑翅长脚鹬广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在国内繁殖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等地,迁徙期间经过西南、华中、华南及东南沿海。部分留在广东、香港和台湾越冬。
黑翅长脚鹬春季于4月初至5月初迁来中国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10月离开北方繁殖地往南迁徙。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水塘和沼泽地带。主要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虾、甲壳类、昆虫类、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开阔的湖边沼泽、草地或湖中露出水面的浅滩。常成群在一起营巢,有时也与其它水禽混群营巢,巢呈碟状,巢主要以芦苇茎、叶和杂草构成;巢外径21-23厘米,内径10-12厘米,高4-5厘米,深2-3厘米。每窝产卵4枚,偶尔3枚,颜色为黄绿色或橄榄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梨形或卵圆形,大小为(41-47)×(29-33)毫米,重22克左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6-18天。
据相关文献查对,该鸟种在董寨为首次发现,属鸟类新记录,因观测数据较少,目前在董寨的居留类型不明,有待在今后继续加强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