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是全国第34个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创新宣传方式要求,为了加强预防接种知识在我区的知晓率,推动全区社会关系和支持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对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意义,该院于2020年4月25日上午8:00在新区分院院长梁兴运同志的统筹安排下,院预防接种门诊主任张彤同志带领全体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开展了一期以“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活动。
01:01
张彤在知识讲座中就以下八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1、免疫规划疫苗与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区别。
2、为什么要按免疫程序打预防针?
3、接种疫苗后就一定不得病了吗?
4、为什么会出现不良反应?
5、如何减少不良反应?
6、为什么要接种宫颈癌疫苗?
7、对于有时限要求的疫苗(五价轮状疫苗等)怎么预约?
8、关于同时接种,同时可接种哪几种疫苗?
重点讲解了儿童接种前家长们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相对应需要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
张彤告诉大家:“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 害怕心理。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针对普遍家长反映儿童接种后出现的各类不同反应的担心。张彤也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她说:“疫苗不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而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相对安全的毒素,医学上称作“抗原”。孩子接受疫苗接种后,由于机体受到了“抗原”的刺激,就会出现某些反应,从而刺激体内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红肿、低烧、起疹子等,都是疫苗要突破人体自百身的防御系统激起的免疫反应,以达到对细菌和病毒产生抗性的目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度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般反应有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病情轻微,一般不需就医,1至2天后即可恢复。”
在知识讲座结束后,科室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机会,又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解答。就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是不是接种疫苗后就一定不会生病?”的问题再次进行详细解答。
疫苗虽然是宝宝健康的保护伞,但是它却不是万能的,再加上疫苗起到的作用也是及早预防,而并不是说能治疗或者抵挡其他的疾病。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个体差异性,毕竟每个宝宝的身体体质不同,身体各方面情况也不同,所以并不是说在接种疫苗后就一定不会生病,但是接种疫苗后能降低患病的几率。即使无法百分百保证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不会生病,但是也要带宝宝按时接种疫苗,毕竟接种疫苗是利大于弊,大大降低患病的风险。
同时针对宣教资料中的免疫程序表,我们的工作人员一方便教各位家长如何使用和查看,另一方面也给家长们详细解释了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的重要性和好处。
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应答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的疫苗必须按照其规律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这些免疫程序都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的研究成果而制定的。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程序,有的疫苗只需要接种1 剂次,如卡介苗。有的疫苗需要接种2~4 剂次,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等,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有些疫苗还需要加强免疫。因此,家长必须按照免疫程序的要求,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才能达到免疫效果,有效地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接种大厅等待的家长,对于4价HPV疫苗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对此,张主任也进行了耐心的讲解:“宫颈癌是我国15岁至44岁女性中的高发癌症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即检查出一例新发病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宫颈癌。不过,宫颈癌也是唯一可防可治的癌症,前提是定期进行正确的HPV预防和筛查!四价宫颈癌疫苗可预防更多的HPV感染,不但可减少宫颈癌的风险,还可以预防男女性常见的性病皮肤病,预防作用更加广泛。”
当然仅仅依靠面对面的宣传,总体宣传力度太小,我们同时利用网络、微信、APP等渠道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宣传范围基本覆盖本辖区管理儿童数的80%以上!
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业。衷心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预防接种的观念能深入人心,愿太平社会,天下无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