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放光彩,民政护航显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民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履行为民解困、为民谋利、为民服务职责,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书写了河南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中原更加出彩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
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密实
曾经,贫困如同一座大山,无情地横在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们面前。摆脱贫困,是中国人千年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这项彪炳史册的伟业中,河南省民政系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聚焦脱贫攻坚历史重任,履行兜底保障神圣职责。
将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方式作为重要兜底脱贫措施;从2016年起,农村低保线始终高于扶贫线;实行低保“渐退期”“单人保”和就业成本扣减等特殊扶贫政策,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针对特殊困难人口、未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制定兜底措施,扩大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的保障范围;实现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政策与低保、扶贫政策的全面衔接;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专项救助制度……河南民政用一项项暖心的政策、一个个有力的举措,为困难群众脱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河南省民政系统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间,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科学规范、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困难群众。
体系更健全。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县级政府领导牵头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各类困难群众遇到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有效保障400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保障更有力。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2年的月人均260元、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目前的630元、504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从2012年的年人均1990元提高到目前的8190元。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7.95亿元,救助帮扶202.5万人次。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4.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5146.4万人次。
机制更完善。确立了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调整低保标准。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联合13个部门建立河南省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下放低保审核确认权限,简化优化救助流程,缩短救助时限,让救助更精准、更快捷。
关爱更温暖。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214.7万名残疾人。社会散居孤儿、集中养育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1050元、1450元,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孤儿标准纳入保障范围,全省1.6万名孤儿、2.5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益。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五级书记抓养老
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8月29日上午9点,洛阳市洛龙区科技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楼的活动室内热闹非凡,不少老年人正在这里打乒乓球。“只要没事,我每天都来,和老伙伴们一起打打球、出出汗,感觉特别畅快。”汪大爷说。
科技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洛阳全市87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之一。为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洛阳市狠抓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老年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任务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民生事业抓紧抓实,省、市、县、街道、社区书记责任上肩,党政联动,形成“全省一盘棋”大格局,按照前瞻30年、着眼15年、立足“十四五”,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顶层设计“一条例一规划一意见若干政策”框架,坚持“标准化建设、连锁化运营、品牌化打造、智能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努力让全省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完善顶层设计。《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省委、省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政策文件,以及本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省民政厅会同省直部门出台购买养老服务、规范城镇社区(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等工作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增加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农村幸福院建设,推动全省673个街道、733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1.6万个,养老床位达53万多张。加大中央和省级福彩公益金投入力度,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政府购买服务、智慧养老平台建设。
创新运行方式。通过制定规划、专项清理、同步建设等方式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推广“以大带小”、智慧养老、嵌入式养老、医养康养融合、“养老服务+行业”融合、“五社联动”助老、公建民营、“兜底+社会养老”八种模式,全省养老服务蓬勃发展。通过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订单式、菜单式”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与餐饮、家政、物业、文旅、医疗康养、智能设备等行业融合发展。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和“河南护工”品牌建设,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注重多元善治
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8月10日,在焦作市解放区焦南街道火车站社区电务北院小区入口处,一块醒目的展板竖了起来,“红蓝榜”三个大字将展板分为左右两个区域,“红榜”里是社区好人好事,“蓝榜”里是社区不文明行为。
“社区办公地点就在这个小区,居民来办事都经过这里,在这设置‘红蓝榜’的监督效果最好。”火车站社区党委书记朱芳琳告诉记者,通过“红蓝榜”引导居民关注社区事务、参与社区治理,这个办法是在社区议事过程中大家一起想出来的。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为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河南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政策创制。推动出台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牵头编制本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会同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严格规范村委会改设居委会和新设居委会的条件和程序。
基层自治。推动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间统一,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工作,“一肩挑”比例分别达99.73%、99.69%。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157个县(市、区)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省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全部完成,村(居)委会建设进一步规范。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新建“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3500个,城市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1%。
多元共治。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社会组织管理与党建工作“四同步”,积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大力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整治。社会组织在助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慈善社工事业有序推进,全省有慈善组织290个,注册志愿者1344万人,慈善信托合同金额近1.22亿元。建成乡镇(街道)社工(未保工作)站812个,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2800余名,服务困难群众59.7万人次。
突出便民利民
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更加暖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民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拓展民政公共服务领域,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推进社会事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提升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服务水平,婚姻登记实现信息联网和多部门共享,每年办理各类婚姻登记约150万对、收养登记约750例。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深化丧葬礼俗改革,倡树文明殡葬新风;优化殡葬设施布局,加大殡葬设施建设力度,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做好区划地名工作。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河南省设立镇标准》和《河南省设立街道标准》,稳妥开展1个撤县设市、6个撤县(市)设区、282个撤乡建镇、撤镇设街道等区划调整事项;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共普查地名信息56万余条;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和遗产保护,全省被认定的“千年古县”达到13个;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筑牢疫情防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分类施策,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堵住管理漏洞,民政服务对象实现“零感染”。 指导城乡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加强安全管理。从2022年开始,将每年的5月作为河南省民政系统“安全教育宣传月”、将每年的5月25日作为“安全管理警示日”,推动民政服务机构专职安全管理员全覆盖。建成全省民政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应急值班和三级指挥调度平台,与各级民政服务机构即时联通、数据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民政系统行业监管、应急响应能力。深入开展全省民政工作“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提升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水平。
回首来时路,河南民政砥砺前行,步伐铿锵。踏上新征程,河南民政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谋划以“三基主责”为统揽,突出普惠养老服务、民生兜底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安全发展“四高引领”,统筹社会事务、儿童福利、社会组织管理、慈善社工、区划地名、殡改惠民服务“六域并进”,强化政治建设、法治建设、信息化建设、能力作风建设“四项建设”的“464”工作布局,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加压奋进,奋勇争先出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