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河南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备受关注。
12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全面介绍我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1
“13616”勾画乡村振兴战略框架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介绍的“13616”引起关注。“13616”战略框架正是《规划》的主线,涵盖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路径、着力点、重点举措、重大工程,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1”是指探索一条路子,即“探索走出一条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是新时代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领。
“3”是指突出三个关键,即“把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好、县域治理好”。这是坚决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全面进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
“6”是指实施六大行动,即“实施农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明乡风塑造、基层治理创新、民生福祉提升、精准脱贫攻坚六大行动”。这六大行动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举措,是承上启下、推动工作的具体指引。
“16”是指推进16项重大工程,即为支撑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而部署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等16项重大工程,明确了具体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抓手。
2
六大行动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规划》确定实施农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六大行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实施农村产业振兴行动。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农村产业兴旺任重道远,《规划》对产业振兴着墨最多,占总篇幅的近五分之一。要抓好稳定粮食产能、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3项重点工作,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强省,给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农副产品。
《规划》提出,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0亿公斤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四优四化”,打造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培育形成10家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
把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规划》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等4项重大工程。
城乡差距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农村环境的脏乱差。我省将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还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到2022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以“四美”乡村、“美丽小镇”建设为载体,每年建设10个“四美”乡村先进县(市、区)、200个“四美”乡村先进乡镇、3000个“四美”乡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规划》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塑造行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规划》提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原优秀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3项重点任务,让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到2020年,实现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村级全覆盖,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和80%以上的乡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探索古村落古民居利用新途径,促进古村落保护和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规划》提出,实施基层治理创新行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毕正义介绍,将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轮训。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建立运转经费与财政保障能力同步增长机制,保证每个村都有基本运转经费。
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提出,实施民生福祉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规划》提出,要高质量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3
打造中原特色鲜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我省城镇化率超过50%,在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何雄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双轮驱动”,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规划》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尽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渠道,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规划》提出,要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农村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中原特色鲜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我省地域范围广,有4.6万多个行政村,既有平原地区的村庄,也有深山区、滩区的村庄,还有城郊村,各地乡村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必须科学把握我省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注重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乡村建设。
《规划》结合实际,将我省村庄大致分为城郊融合类村庄、拓展提升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整治改善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等。
何雄提醒,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各地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分类推进。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强制搬迁和集中上楼,确保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