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小微企业发展虽迅速,但融资“难繁贵”问题却制约着企业发展。能否通过方便、实惠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输血”“造血”,让小微企业贷得到、贷得快、贷得起?
面对当前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河南拿出堪比“黄金”“石油”的政务数据资源,补齐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状况差等“先天不足”的短板,为银企合作搭建“信用桥梁”,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这一“治本之策”的背后,兼顾了可持续性与可推广性,或许蕴藏着当前河南大数据产业“弯道超车”的秘诀。
疫情防控期间,河南小微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反而变得容易了许多:企业“3分钟”完成线上贷款申请,银行“1分钟”完成相关数据调用,通过风险控制模型自动审核并放款,借贷双方“零跑腿”。不只是便捷,贷款利率相较于全省新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还低了0.53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融资“难繁贵”,是个“老顽疾”,河南是如何巧妙拿出“治本之策”的?
自2019年3月5日全国首个省级金融公益性数据共享平台——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上线以来,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突破“信用”与“信贷”之间的瓶颈,让政务数据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抵押等价物”,24家进驻银行累计为12833家企业放款19742笔,放款总额573.43亿元,占到了全省小微企业年度贷款总额的10%。
“这个平台建设正逢其时,河南提供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繁贵’问题最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向东评价说。
找准“症结”—— 一难二繁生三贵
近年来,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却始终未能达到治本之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邢延虹是郑州完美空间展示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曾经是一个为“找钱”奔波苦恼的人。由于疫情,业务款收不回来,企业资金周转出了问题,会计告诉邢延虹,有3条路可走:一是银行续贷,额度有限;二是同行拆借,但大家手头都不宽裕;三是民间借贷,年化利率高达20%左右。
缺钱就要借钱,像邢延虹这样的小微企业主,在没有“平台”之前,获得银行续贷并不容易。
“融资难,难在无抵押贷款;融资繁,繁在信用评级手续;融资贵,贵在贷款链条长。”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见解独到。他说,小微企业融资“一难二繁生三贵”,只要不推倒“多米诺骨牌第一张”,连锁效应就会继续。
问诊症结找到了,如何探寻解困良方?省委、省政府将这个牵头任务,交给了刚挂牌成立不久的省大数据管理局。“治疗‘老顽疾’,不能只靠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老手段,要找出‘无抵押物’的贷款新办法。”省大数据管理局局长王继军说。
开出“良方”——政府唱“增信”主角
传统金融的本质是信任,而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信用的“两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说,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二是工具手段问题。政府要为小微企业“增信”扮演主要角色,银行也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杠杆效应。
小微企业与银行既是借贷的双方,也是供需的两端。
能不能以大数据为“钢筋水泥”,架一座银企之间的“信用桥梁”?基于这一思路,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按照“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原则,利用“搜索与匹配”的理论,抽调注册登记、税收缴纳、职工养老、用电缴费、失信惩戒等12个部门59个大类5620万条核心政务数据,共同创办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
公益性、套餐化、一站式是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的亮点:免费向银行提供贷款审批所需真实有效数据,免费发布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套餐”,免费为双方提供“一站式”线上借贷服务。
邢延虹最后拿到的100万元贷款,正是来源于此。“贷款审批快、利率低,我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给企业的发展加了一把劲。”农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王延田说。
推广“药剂”——以技术换取时间
政府拿出了“诚意”,提供了核心数据;银行放下了“身段”,简化了贷款手续;小微企业解决了“难题”,获得了信贷资金。
在这个“信贷闭环”里,三方各自获得了最大收益。
“我真心觉得做个诚信纳税的企业真好!”郑州太新龙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丽通过建行金融创新产品“云税贷”,拿到了300万元银行贷款。
“通过风险控制模型自动审核并放款,按规定操作可以免责!”对此,建行河南省分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刘慧卿感触更深。
“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作用是以技术换时间,小微企业信用分值增加的同时,河南信用体系建设也在提速。”王继军说。
这支“药剂”带来的治愈效应,并非仅限于此。
未来,河南的设想是实现“平台”线上“秒贷”,并将技术向全国推广复制。负责维护平台的中国联通河南分公司大数据总监边防用更具体的描述让人看到一幅图景:利用现有的科技,在客户授权的基础上,把核心政务数据抓取下来,1分钟就可以生成较为完整的客户“信用肖像”,进行信贷的判断。
“河南正在培育自己的‘阿里’和‘腾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数据算法和金融结算是大数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南显然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