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2024年04月19日
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谋划全面小康新蓝图
时间 : 2016年07月15日  来源 : 政府办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5521    

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章 谋划全面小康新蓝图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关键时期。罗山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新起点上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全力打造信阳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样板。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十年中部崛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生态功能区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为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实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城乡全覆盖,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城镇带动力、文化软实力、生态承载力和社会凝聚力,奋力打造实力罗山、文化罗山、生态罗山、幸福罗山,建成繁荣发达、殷实富裕、创新开放、包容和谐、生态宜居的县域经济新样板。

二、基本原则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民本为先。把增进城乡居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城乡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动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供需结合。以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消费为方向,以服务消费为重点,加快释放新需求;以花色品种多样、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以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为重点,积极创造新供给,努力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

坚持深化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协同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系统性、关联性、耦合性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依法治县。把法治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强保障法律实施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第二节 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如期实现各项发展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总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核心,文化创新为特色,制度创新为保障,努力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催生创新动力,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和效率提升转变。

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协调作为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坚持“五化同步”,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缩小乡镇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大对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的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把绿色低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导向,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能源要素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着力形成彰显生态魅力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罗山。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开放合作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科学布局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和产业发展带,建立健全与信阳主城区规划衔接、产业对接、设施共建、服务共享、市场共营、资源共谋、生态共治新机制,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与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群、皖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发展新棋局。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内外市场,加快形成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包容和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兜底、引导社会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加强社会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的包容环境,让全县居民更广泛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努力建设幸福罗山。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区。围绕生态罗山建设,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河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按照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目标要求,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限制开发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创造生态产品、增加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经济、适宜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建成国家生态功能建设示范区。

河南特色城镇化试验区。围绕“四个罗山”建设,走以人为本、河南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镇发展与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实施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战略,将县城打造成为生态环境宜人、豫风楚韵洋溢、生活便捷舒适的豫南新兴城市,增强对中高端产业、优质要素的聚集能力和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实施差异化城镇发展战略,结合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综合服务型、资源加工型、交通物流型、文化旅游型、现代农业型专业特色镇,促进农民向城镇聚集、向非农产业转移,建设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的特色城镇化试验区。

豫东南商贸物流聚集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依托现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创新商业业态、提升专业水平,努力建设豫东南品牌突出、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商贸流通集聚区。优化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组织,构建对外联系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豫南商贸物流城等载体平台建设,构建以农副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为特色、大宗商品为补充,“沟通鄂豫皖、辐射豫东南、支撑信阳市”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打造鄂豫皖交界处区域性综合商贸枢纽和豫东南知名商贸物流聚集区,为实力罗山建设提供支撑。

信阳绿色经济先行区。围绕实力罗山建设,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巩固全国产粮大县地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结合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产业集群发展,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绿色低碳型服务业,努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在引领信阳绿色发展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实力。

第四节 发展战略

绿色崛起。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生态经济结合起来,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加快完善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打造豫东南重要的电子、服装、石材、陶瓷等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聚集区,河南省知名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优质农产品出口专业基地、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努力将绿色资源和生态优势转换为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崛起。

开放引领。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郑州航空港试验区、国际陆港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开放平台,推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积极吸引外资,引导企业“走出去”,提升开放层次、质量和水平,拓展开放经济新空间。加快推进与信阳、郑州等地区的产业对接和融合发展,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项目合作、资金合作、产权合作、技术合作和市场合作,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强化区域融合互动中集聚优质要素、完善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

旅游带动。加强对文化底蕴、生态资源、乡村记忆、淳朴民风的挖掘和传承,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观鸟休闲游、红色圣地游、生态观光游、乡村度假游,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强化保障服务,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以旅游业发展带动现代农业、传统手工业和金融、物流、信息、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优质要素流入,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功能区保护,城乡农民就业和增收,实现经济总量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城镇提升。发挥城镇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做大做强县城,做优做特乡镇,以城镇扩容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彰显人文魅力,全面提升城区承载能力、服务功能、特色风貌和内在品质,提升在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位势。完善集镇功能,促进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产业、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向乡镇集聚,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环保、设施配套、宜居宜业的城镇,增强对农村发展、农业提质、农民致富的辐射带动力。

第五节 发展目标与指标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环境和我县发展实际,“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要求是做到“一个高于”、“两个消除”、“两个翻番”和“两个建成”,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信阳市平均增长速度;消除城乡间、城市内部“两个二元结构”,消除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人口“两个贫困人口”问题;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区、河南特色城镇化试验区、豫东南商贸物流聚集区、信阳绿色经济先行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政治清明、人民幸福的新罗山。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增长9%以上,2020年末GDP总量达到240亿元,占全市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9%左右,到2020年突破7.9亿元。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50万元/人。

转型升级进展明显。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趋势更加明显,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导产业达到中高端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4%,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35:40。以人为本、因地推进的特色城镇化稳步推进,以城促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发展显现活力,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民生领域持续发展,公共卫生、教育、医疗资源分布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出有畅行基本实现。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确保2017年前实现全县80%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8年全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实现贫困县摘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医疗保健及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重大幅增加。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蓝绿交错的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为秀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指标达到信阳市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主流,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占全市比重由2015年的3.2%提高到2020年的4.5%。利用域外资金取得明显成效,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五年内签约项目突破200个。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居信阳首位,与郑州、武汉、合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的联系不断加强。 

“十三五”时期罗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目标.docx

 


Copyright @ 2017 www.luosh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民政府
罗山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负责日常维护
主办单位:罗山县人民政府 承办:罗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376-2178559
网站标识码:4115210001 豫公网安备41152102000003 豫ICP备12025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