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仙乡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教育培训模式,开办“四大课堂”培育“新农人”,促进稳岗就业、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智”撑力。
“农技课堂”助农增收。以乡新型农民之家、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阵地,根据季节农事特点,开设田间课堂、季节课堂、庭院讲堂等灵活多样的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交流,让每户农民至少有1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增强“科技兴农”的本领,提高种养效益。每年开展培训达30余场次,受训群众达2000余人次,推动稻渔、香菇、艾草、花生、油栗、草莓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创业课堂”激发信心。通过技术交流会、巡讲会、发布会等方式,帮助农民找准创业门路、掌握创业技能,获取市场信息,搞好经营管理。发动农村致富能手、经济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协会开展帮带、扶助活动,用好“农信贷”等政策“红利”,对无资金、无技术、无致富门路、想创业的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带动更多的农民创业致富。去年以来,新增农民创业14家,协调创业资金70余万元,提供致富信息100余条,解决创业困难30余起。
“网络课堂”延伸渠道。依托远程教育网、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平台,实施网络数字教育进农村工程,及时发布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种养知识等,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本领。各村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每月至少举办两次集中培训,乡手机短信、微信平台每月至少发送10条科技、市场信息,使群众足不出村、“动动手指”就能了解新动态,掌握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全乡15个村远程教育站点运行通畅,1个农技短信平台、1个新型农民微信平台用户达3000余人,作用发挥良好。
“劳务课堂”促进就业。积极整合师资力量,通过与市、县劳务公司、培训机构等单位联系对接及网上调查,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和县域、外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外出务工所需的技能、法律、礼仪,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每年举办多期劳务培训班,发布百余条务工信息,举办3-5期大型就业招聘会,全乡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4万人,每年创效益近2亿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培育养殖、种植、加工、建筑等各类新型农民达3125名,其中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民经纪人等创新型人才2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