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2024年11月22日
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基础设施新网络
时间 : 2016年07月15日  来源 : 政府办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11275    

 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五章 建设基础设施新网络

坚持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方向,突出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 健全综合交通网络

强化衔接对外通道和域内交通互联互通,合理布局客货运输场站,建成以国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支脉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铁路。建设罗山站旅客集散换乘中心等配套工程,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做好火车站改造及配套铁路货运服务园区、促进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按照适度超前原则,规划研究罗山-信阳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着力推进沪陕高速与岱黄高速间罗山-黄陂段15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在罗山南部窗口定远乡建设高速公路出入口,增强罗山与周边三大经济区城市群的联系。

国省道。围绕内外联通建设目标,增加域内国道、省道等公路网线规模和密度,有序推进国道、省道大修改造和升级改造建设。到2020年,新建省道130公里,使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310公里,完善由S218、S224、S540“三纵”和G312、S336、S337(原南信叶路)、S338(大别山线)“四横”组成的主干线公路骨架,实现县域5公里半径通国道、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半径通省道。

快速通道。积极谋划对接周边市县的交通路网,推进实施信罗快速通道建设工程、环石山口水库生态防护旅游交通网络工程,规划建设佛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快速通道等项目。

县内连通工程。实施城乡道路提升完善工程,改造县、乡、村公路,有序开展县乡公路、通村公路和危桥改造项目建设,增强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提高乡镇间,乡镇与产业区、景区间的交通出行便捷程度,提高农村公路通达密度和深度,基本消除县、乡、村道上的危桥。到2020年,县道里程达280公里,乡道里程达400公里,通村公路里程到1200公里,改造危桥3500延米。

客运场站。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新建4个县城公交客运站和1个二级客运站,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系。重新选址建设13个乡镇四级客运站,按新建四级站标准升级改造5个客运站,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

货运场站。围绕商贸物流发展目标,分别在石材工业园区和集聚区物流园区新建三级物流货运站,为罗山物流发展打造货物运输的快捷平台。

 

第二节 强化水利设施体系

以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和供水安全为重点,建设一批水利设施项目,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水平,保障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不断提升水利设施对生产生活的支撑能力。第二节 强化水利设施体系

防洪抗旱减灾设施。尽快完成全县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柏树沟、白云寺等10座小型水库。推进建设竹竿河张湾大型水库,加快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子路水库泄洪闸整修工程,提升水闸防洪标准。实施淮干罗山段险工防护和浉河、竹竿河、小黄河、九龙河4条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推进县城内小黄河、杜堰河、北干渠3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分步实施灵山镇、铁铺镇、山店乡、定远乡等乡镇山洪沟灾害治理工程。加强河流防洪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区域防洪体系,进一步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有效控制常遇洪水、超标准洪水安全度汛,确保各类水库在设计标准内不跨坝,拦河枢纽在设计标准内不溃堤,逐步扭转洪涝灾害频繁局面。高度重视、加快步伐、加大投入,做好城市防洪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做好城区内河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县城防洪能力。

农田水利设施。全力做好石山口、南湾灌区两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工程,推进实施九龙及月亮湾等2处中型灌区和90处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工程。修复改建部分电灌站,进一步改善有效灌溉面积。稳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序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对全县灌溉干支渠摸底后立项,有序进行整修加固,更新改造相关配套设施。对全县塘、湖、堰、坝进行维护治理。到2020年,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全县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万亩。

引调水工程。实施一批引调水和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实施“引九济石”工程,保障石山口水库的灌溉、供水功能,发挥生态、旅游等综合效益。加快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前移至石山口水库工程。推进实施小黄河城区段水系联通综合整治工程、小黄河灵山镇水系联通工程和九龙河铁铺镇水系联通工程,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更好发挥效益,打造和谐水环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强化石山口水库退耕还林和周边治理保护,改善水源地生态状况。兴建一批跨村、跨乡镇连片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科学设计水厂布局,加快推进新建和改造原建水厂项目,延伸现有水厂管网,改造小型单村供水设施或联村并网,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提升农村饮水质量。到2020年,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节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以保障能源供应为核心,做好能源建设规划,优化能源设施布局,大力推进电源点、电网、油气点、绿色能源等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服务网络,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系统防灾抗灾能力。第三节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智能电网。按照“网架优先、市场导向、适度超前、资源优化”的原则,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智能电网。加强110千伏、35千伏高压配电网建设,新建110千伏何家冲站、张湾站和35千伏竹竿站,扩建110千伏尤楼站、岳楼站、徐楼站和35千伏高店站、朱堂站、张墩站。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善农村配电网,实施农网10千伏配网工程,“十三五”末,实现农电入户率100%。

燃气设施。积极推进西气东输二线信阳至南阳支线和潢川-信阳段高压输油气管线建设。加快老城区燃气管网升级改造。完善产业园区、重点示范镇天然气管网及附属设施。实施罗山县乡村天然气通气工程,实现全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气。新建6处LNG天然气加气站。“十三五”末,城镇气化率达到80%以上。

新能源设施。加快推进2×300MW罗山燃气热电站、御碑亭风电场、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建设。开展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积极规划主要干道和高速路口加气站、充电桩建设。争取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周党、潘新、灵山、青山等5处光伏电站建设。加快风能资源测量评估,推进规划建设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广和利用农光互补、风光互补发电,加快实施风光互补发电路灯照明工程和民用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积极探索发展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新型能源。

第四节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大力实施网络强县战略,坚持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理念,以保障“互联网+”和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为目标,集约共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为我县建设“智慧生态城”提供支撑。

提升完善信息设施。加快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完善4G网络。加快光纤到户进程,城市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已建区域加大“光进铜退”改造。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基本实现光缆入村、网络入户。加快无线罗山建设,实现无线移动宽带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服务的全覆盖。加强传感器、红外线感应器等各种信息采集传感设备以及云计算、大数据软硬件设备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有线双向数字网改,建设交互式数字电视平台。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广播网络全覆盖。加强全功能电台、车载自动调谐天线、超短波车载台、通信电源等应急通信保障设施建设,提高应急通信装备的规模和技术水平。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商业区等重点功能区应用示范,加强建设分享经济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位一体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全县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以及集社会治理、数字城管、民生服务和信息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

第五节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重点,统筹建设城市雨水、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统筹兼顾新区、园区、重点镇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工程,适度超前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既有地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工程,推动城市供水、排水、供热、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电力、工业等管线入廊。

供排水设施。加快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新建第二水厂。大力完善新城区污水收集管网配套设施,加强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改造,建设雨污泵站,实现雨污分流。

供热设施。加快建设2x300MW燃气供热机组及供热管网配套设施,“十三五”末,启动实施中心城区民用集中供热工程。
环卫设施。加快改造升级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建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大力完善县城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运输、保洁设施,新建建筑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场。健全各乡镇集镇区、移民新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或生活污水收处系统,提高全县污染物处置能力。

Copyright @ 2017 www.luosh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民政府
罗山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负责日常维护
主办单位:罗山县人民政府 承办:罗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376-2178559
网站标识码:4115210001 豫公网安备41152102000003号 豫ICP备12025861号-1